一岁一安康,原来端午是这样!
发布时间:Jun 25, 2023 | 作者:楚小凤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是我国首个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
端午节的别称何以多达近30个?
端午节是如何演变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不姓屈,那姓什么?
一起听专家解读
我们熟悉但或许并未真正了解的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并未纪念屈原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别称最多,有近30个,如夏节、天中节、龙舟节、五蛋节、解粽节、女儿节、诗人节等。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粽子节”。
“端午节超强的复合性,是因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宜昌市屈原学会副会长李孝配对端午节的来历和流变进行研究后指出,端午节并非源自屈原,而是起源于农业民族对时令的认识。他认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是远古的夏至节,食粽、竞渡等端午习俗也多源自夏至习俗。
在这个节日演变过程中,不同区域出现了纪念介子推、伍子胥、屈原等。李孝配称,时令之节与纪念当地历史人物相结合,丰富节日的人文内涵,这本是节日风俗的常见现象。然而,无论是有功不禄的介子推,还是忠而冤死的伍子胥,最终都未能与追求真理、宁死不屈并留下辉煌巨著的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在后来的交流、融合中,端午节逐渐演变为纪念屈原一人,并逐渐传至东南亚各国。
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九歌》是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展示了大量神的形象,把日月风云,都调集到诗篇中来。他留下的文化瑰宝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明代李公麟款《九歌图》,以白描绘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河伯、山鬼、东君等,人物传神,笔法精炼。《九歌图》为托名之作,可见画家对原作者的敬意。
原来屈原姓芈不姓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屈原“与楚同姓”。那为何楚怀王却叫熊槐,而电视剧《芈月传》的楚国公主又姓芈,楚人的姓名让人有些看不懂。
原来,姓氏起源可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产生后,世代相传,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据介绍,楚国王室以芈为姓,楚国国君为熊氏,屈氏与景氏、昭氏都是王族后裔。有观点认为,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与楚王同是芈姓。因而,屈原姓名的完整表述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此外,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而楚怀王称熊槐,不称芈槐,嫁到秦国的楚国公主则称芈八子。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一件“楚屈子赤目”青铜簠,1976年出土于随州,释读铭文可知,这是楚国贵族屈子赤目为其次女出嫁所作的陪嫁品。这件春秋中期的器物,是目前罕见的屈氏家族铭文铜器,对研究古人的姓氏文化和屈氏源流有重要意义。
END
编辑 | 楚小凤
来源 |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
审核 | 湖北文物